本站点使用Cookies,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。 Cookies和隐私政策>

首页 信息速查 产品智能选型 IP知识百科

什么是SR-TP隧道?

SR-TP(Segment Routing Transport Profile,面向传送的分段路由技术)技术是使用SR协议作为控制协议的一种TP隧道技术,可在隧道源节点通过一系列表征拓扑路径的Segment段信息来指示隧道转发路径。相比于传统隧道技术,SR隧道不需要在中间节点上维护隧道路径状态信息,提升隧道路径调整的灵活性和网络可编程能力。

SR-TP隧道是如何产生的?

SR-TP隧道和SR-BE(Segment Routing-Best Effort,尽力而为的分段路由技术)隧道是SPN使用的两种主流隧道,SR-TP隧道可以通过控制器在源节点配置标签栈来指定后面的路由,且可以通过控制器自动实现下发,无需手工配置,更能适应5G时代的大带宽、低时延、高可靠的需求。那么SR-TP中的SR和TP又是如何产生的呢?

SDH向PTN演进

随着数据业务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All IP化的需求,基于SDH的多业务传输网已难以适应数据业务的突发性和灵活性,而传统的IP网络,由于其难以严格保证重要业务的质量和性能,不适用做电信级承载。因此,新一代传输技术应运而生,强调分组管理数据传输,从支持语音为主,变成支持数据和多媒体为主,逐渐进入了IP承载时代。PTN就是以ATM/以太网技术为基础,IP/MPLS(Multi-Protocol Label Switching,多协议标签交换)、以太网和传送网三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。一方面,人们希望PTN可以真正有效地实现分组业务的传送。另一方面,希望PTN继承传统传送网络的高可靠性、易操作、维护、管理等特性。要实现上述功能,PTN面临的核心问题有两个:一是构建的业务路径如果出问题了,如何检测;另外一个就是故障检测后的业务倒换或者说保护技术。传统IP网络和传输网络中的解决方案如下:

  • IP网络中,通过BFD(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,双向转发检测)技术检测故障,FRR(Fast reroute,快速重路由)技术来做业务路径倒换。
  • SDH中业务路径的故障检测通常是通过OAM(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,操作维护管理)技术实现,故障倒换则是APS保护(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,自动保护倒换)技术,而且这两种技术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,工作时不占用设备本身的转发资源。

现在要解决的就是,用IP化的PTN设备传输数据,但是故障检测和保护需要用SDH的OAM和APS技术。为此,ITU-T和IETF两大标准组织成立了联合工作组——JWT(Joint Working Team),共同制定新的分组传输标准即MPLS-TP(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-Transport Profile,多协议标签交换–传送子集),就是带有传输特性的MPLS技术标准。这其实就是TP两个字母的来源,传输协议特性。

PTN向SPN演进

5G时代,一张网络承载千行百业,多行业业务对网络的差异化要求严格,网络需要端到端的切片来保障业务的差异化承载。中国移动联合华为在融合了分组、承载、光层等技术之后,提出了基于以太网内核的新一代融合承载网络架构——SPN(Slicing Packet Network,切片分组网)。SPN基于以太网传输架构,继承了PTN传输方案的功能特性,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增强和创新。SPN网络基于ITU-T网络模型对网络架构进行分层建模,分为切片分组层、切片通道层和切片传送层。其中SR-TP在切片分组层,实现分组业务的分层承载、OAM检测和保护能力。

SPN网络架构模型


SPN网络架构模型

前面说完了TP,再来看看SR,受SDNSoftware-defined Networking软件定义网络)思潮影响,产生Segment Routing技术,简称SR。与传统IP/MPLS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基于源路由的标签转发机制,SR对网络路径进行分段(Segment,段),并且为这些段和网络节点分配SID(Segment ID,段ID)。通过对SID进行有序排列(Segment List,SID列表),就可以在源节点得到一条转发路径。SR技术在转发层面可以采用MPLS标签的方式实现,分成两种隧道,SR-BE和SR-TE,分别用于承载东西向流量和南北向流量。

  • SR-BE,SR的最短路径型隧道。通过IGP扩展,主要是IS-IS扩展来实现,部署简单,容易实现ECMP(Equal Cost Multiple Path,等价负载分担)。
  • SR-TE,SR的流量工程型隧道。由SDN控制器收集全网拓扑数据库,并站在全局视角计算隧道的转发路径,计算完成后将与路径严格对应的标签栈下发给源结点的设备,后续节点只需通过栈顶标签转发即可,网络中间设备不感知隧道,也不需要维护隧道状态。

与此同时,PTN网络也向SPN演进,为了在SPN网络中能继承传统PTN的部署和维护体验,MPLS-TP中的OAM和APS机制被保留下来,同时考虑面向SDN进行演进需要采用SR技术,因此在原有的SR-TE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:

  • SR-TP在SR-TE基础上增加一层端到端标识业务流的标签,此标签是由宿节点向源节点分配的本地标签,实现隧道端到端管理。
  • 检测上,SR-TP继承之前PTN静态CR隧道的OAM技术,可以实现端到端隧道检测。
  • 保护上,SR-TP继承之前PTN静态CR隧道的APS技术,实现主备隧道端到端的保护倒换。

一句话总结,SR-TP就是在SPN网络中,结合PTN的MPLS-TP隧道技术和IP化网络中的SR-TE隧道技术诞生出来的。MPLS-TP、SR-TP、SR-BE三种技术各有特点,各自具有不同的应用场景。

表1-1 MPLS-TP、SR-TP、SR-BE隧道能力表

隧道技术

连接数

TE能力

典型场景

MPLS-TP

集客专线、PTN与SPN网络互通等

SR-TP

SPN网络5G 2C、5G 2B南北向流量、云网专线等

SR-BE

SPN网络5G 2C、5G 2B东西向流量

SR-TP隧道是如何工作的?

SR-TP隧道的工作原理

SR-TP隧道技术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步:

  • 拓扑收集与标签分配:首先在设备上分别使能IS-ISSR,相互之间建立邻居,控制器为网络中每条链路分配本地邻接标签(图示Adj 1/2/3/4/5)。邻接标签通过IS-IS的SR协议扩展,泛洪到整个网络中,当设备与控制器之间配置BGP-LS协议,BGP-LS引入带有SR标签信息的拓扑,向控制器上报。
  • 隧道创建:控制器基于SR-TP的隧道属性,通过路径计算单元PCE(Path Computation Element,路径计算单元)进行类似普通TP的路径计算,将整条路径的邻接标签整合在一起,生成一个标签栈,即算路结果(图示Adj 1->Adj 2->Adj 3->Adj 4->Adj 5)。控制器通过NETCONFNetwork Configuration Protocol,网络配置协议)和PCEP(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Protocol,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)分别将隧道配置信息和标签栈下发给转发器,转发器根据控制器下发的隧道配置和标签栈信息建立SR-TP隧道。
  • 数据转发:转发器根据SR-TP隧道对应的标签栈,对报文进行标签操作,并根据栈顶标签逐跳查找转发出接口,指导数据报文转发到隧道目的地址。网络中间P节点接收到报文后,匹配邻接标签表找到业务转发出接口,剥离外层标签后转发给下一跳,当宿节点收到的报文外层标签为宿节点分配出去的隧道标签(Path SID),终结隧道。

SR-TP隧道转发模型


SR-TP隧道转发模型

SPN设备转发标签栈能力存在10层标签的能力限制问题,可以支持含源宿节点共12台设备的隧道,当超过12台设备时,通过标签粘连机制增加SR-TP隧道路径跳数。为了减少源节点加入标签层数,由控制器协同中间节点(图示SPN_11)向源节点分配特殊Binding标签,源节点生成SR-TP隧道标签转发路径时,仅需压入源节点至中间节点邻接标签和特殊Binding标签。报文转发至中间节点时,通过识别特殊Binding标签“翻译”出中间节点至宿节点邻接标签栈,基于新的标签栈继续转发。

SR-TP隧道标签粘连机制


SR-TP隧道标签粘连机制

SR-TP隧道的保护机制

SR-TP隧道继承了MPLS-TP的APS和OAM机制,那么SR-TP隧道的保护机制又是如何工作呢?

SR-TP APS通过SR-TP OAM检测机制检测工作隧道、保护隧道的状态,隧道的源节点周期性发送OAM检测报文,在宿节点接收检测报文。当宿节点在一定周期未收到检测报文时,认为隧道链路的信号失效,触发APS倒换,并通告源节点APS模块,触发源节点倒换实现业务保护。当满足以下任一条件时,触发SR-TP APS 1:1保护倒换:

  • 工作链路故障
  • 单板硬件故障
  • 单板硬复位
  • 人工下发倒换命令
  • 以太口误码率超出设置的门限

那在链路质量差导致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均有故障时,是否还有其他备用隧道可以工作呢?

SR-TP隧道重路由功能可以解决此类问题,提升重点业务的隧道可靠性。SR-TP隧道的重路由就是对SR-TP APS功能的增强,用户在设备上配置了主备两条路由,且主备路由信息一起被写入转发表项。当主用路由故障,设备根据转发表项先将流量切换到备用路由上。SR-TP隧道支持硬锁定、软锁定、不锁定三种模式。

  • 硬锁定,顾名思义,在任何场景下隧道均不会重路由。
  • 软锁定,隧道路径不会主动响应拓扑变化,只有隧道故障后触发重路由,故障消失后隧道自动恢复原路径。
  • 不锁定,在路径故障后隧道基于最新BGP拓扑重新进行路径计算。

对于重点业务,其承载隧道部署SR-TP APS保护,可以将对应的工作SR-TP隧道部署为硬锁定,保护SR-TP隧道部署为软锁定。

如图所示,在PE1节点配置了指向CE2的主备两条路由,主用路由的出接口有工作和保护两条隧道,备用路由的出接口即为重路由隧道。正常情况下的工作路径为:CE1 -> PE1 -> PE2 -> CE2,当PE1和PE2节点链路上发生故障时,PE1通过OAM感知故障,触发SR-TP APS保护倒换,切换到保护SR-TP隧道上,切换后的路径变为:CE1 -> PE1 -> PE3 -> PE2 -> CE2。当PE2节点设备故障时,保护SR-TP隧道也失效,PE1节点通过OAM感知故障,切换到保护SR-TP重路由隧道上,切换后的路径变为:CE1 -> PE1 -> PE3 -> CE2。由于保护隧道为软锁定模式,在故障恢复后即可恢复原来的工作隧道。

SR-TP隧道保护


SR-TP隧道保护

更多APS保护相关内容,请参考:APS保护

词条统计
  • 作者: 钱莉莉
  • 最近更新: 2023-10-08
  • 浏览次数: 6811
  • 平均得分:
分享链接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