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VLAN(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)即虚拟局域网,是将一个物理的LAN在逻辑上划分成多个广播域的通信技术。
每个VLAN是一个广播域,VLAN内的主机间可以直接通信,而VLAN间则不能直接互通。这样,广播报文就被限制在一个VLAN内。
32.7k
VXLAN即虚拟扩展局域网,是大二层网络中广泛使用的网络虚拟化技术。在源网络设备与目的网络设备之间建立一条逻辑VXLAN隧道,采用MAC in UDP(User Datagram Protocol)封装方式,即,将虚拟机发出的原始以太报文完整的封装在UDP报文中,然后在外层使用物理网络的IP报文头和以太报文头封装,这样,封装后的报文就像普通IP报文一样,可以通过路由网络转发,这就像给二层网络的虚拟机插上了路由的翅膀,使虚拟机彻底摆脱了二、三层网络的结构限制。
19.5k
IPsec(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)是为IP网络提供安全性的协议和服务的集合,它是VPN(Virtual Private Network,虚拟专用网)中常用的一种技术。 由于IP报文本身没有集成任何安全特性,IP数据包在公用网络如Internet中传输可能会面临被伪造、窃取或篡改的风险。通信双方通过IPsec建立一条IPsec隧道,IP数据包通过IPsec隧道进行加密传输,有效保证了数据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如Internet中传输的安全性。
18.8k
Telemetry 是新一代从设备上远程高速采集数据的网络监控技术,设备通过“推模式(Push Mode)”周期性地主动向采集器上送设备信息,提供更实时、更高速、更精确的网络监控功能。具体来说,Telemetry 按照 YANG 模型组织数据,利用 GPB (GoogleProtocol Buffer)格式编码,并通过 gRPC(Google 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)协议传输数据,使得数据获取更高效,智能对接更便捷。
相对传统的“拉模式(Pull Mode)”,即采集器与设备之间是一问一答的交互,Telemetry具有如下优势。
- 采用“推模式”主动推送数据,降低设备压力。
- 以亚秒级的周期推送数据,避免网络延时造成数据不准确。
- 可以监控大量网络设备,弥补传统网络由于采用“拉模式”造成监控方式的不足。
18.3k
软件定义网络(Software-defined Networking,简称SDN)技术是一种网络管理方法,它支持动态可编程的网络配置,提高了网络性能和管理效率,使网络服务能够像云计算一样提供灵活的定制能力。SDN将网络设备的转发面与控制面解耦,通过控制器负责网络设备的管理、网络业务的编排和业务流量的调度,具有成本低、集中管理、灵活调度等优点。
17.7k

802.11ac是第五代802.11标准(又称为Wi-Fi 5或WiFi 5)。在前一代标准802.11n的基础上,802.11ac通过诸多技术革新,在无线传输速率上实现了质的飞跃,最大传输速率由600Mbps大幅提升到6.93Gbps,为依赖于大流量无线传输的更多应用场景带来无限可能。时至今日,802.11ac已广泛应用到企业和家庭的无线网络通信中,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。
LACP(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,链路聚合控制协议)是一种基于IEEE802.3ad标准的实现链路动态聚合与解聚合的协议,它是链路聚合中常用的一种协议。链路聚合组中启用了LACP协议的成员端口通过发送LACPDU报文进行交互,双方对哪些端口能够发送和接收报文达成一致,确定承担业务流量的链路。此外,当聚合条件发生变化时,如某个链路发生故障,LACP模式会自动调整聚合组中的链路,组内其他可用成员链路接替故障链路维持负载平衡。这样在不进行硬件升级的情况下,可以增加设备之间的逻辑带宽,提高网络的可靠性。
当前分布式存储、HPC(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)高性能计算、AI人工智能等场景采用RoCEv2(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 version 2)协议来降低CPU的处理和延迟,提升应用的性能。这些分布式高性能应用的特点是“多打一”的Incast流量模型。对于以太交换机,Incast流量易造成交换机内部队列缓存的瞬时突发拥塞甚至丢包,带来应用时延的增加和吞吐的下降,从而损害分布式应用的性能。
智能无损网络是通过AI Ready的硬件架构及AI智能无损算法,为AI人工智能、存储、HPC高性能计算等应用场景提供提供“无丢包、低时延、高吞吐”的网络环境,加速计算和存储的效率,为未来的DC数据中心构建统一融合的网络。
邮件开局是指在使用控制器进行网络管理的场景下,网络管理员在控制器客户端,通过指定开局邮件中的URL链接参数完成开局信息配置,并将开局邮件发送到开局邮箱,开局人员在收到开局邮件后,通过浏览器访问邮件中的URL链接启动开局流程,设备自动完成开局部署的一种开局方式。